被过度解读的隔代亲

翻看相册,看到几张我爸和孩子的合照,突然想起来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篇帖子,大概内容是说隔代亲是不负责任的老人给自己想当然带娃的借口。比如:老人在陪孩子玩的时候,往往喜欢在旁边打扰孩子专注力,一会儿教孩子“这个应该这么玩”,一会儿要抱他,一会儿过度干涉和过度保护,想要新玩具,先习惯性拒绝,等哭了又忙不迭答应。
这个对于我爸妈来说,虽然也有,但都可以理解,因为我们有时候也会这样。我们作为新手父母,第一习惯就是宠爱宝宝,哪有严格科学育儿的,完全符合书本网络上的教育方式,想想就很累。

我们父母那一代人,成长于物质相对匮乏、教育理念更注重服从和规矩的年代。当他们成为爷爷奶奶时,社会已经进入物质丰富、重视儿童心理发展的时代。这种跨越数十年的时代鸿沟,使得他们的带娃方式与我们在网上所看到的“科学育儿”产生了明显落差。
但网上那些自媒体发的科学育儿就真的科学吗?或者说育儿有通用的科学方法的?每个家庭都是不同的背景和生活方式,育儿也要量身定制才对,自己的孩子怎么育儿自己最清楚。网上自媒体发的隔代亲就是不负责任的借口。这种极端结论,无非是想要获得流量和注意力罢了,怎么能调动情绪怎么写。

再说了,父母和我们本来就是角色不同。可能在他们看来,规矩的建立和能力的培养是父母的责任,而他们的任务就是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宠爱和接纳,但这不代表不负责任,只是侧重不同。与其批评老人“破坏专注力”,不如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沟通。把我们的教育理念转化为他们关心的“对孩子好”的结果。
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作用,比如讲故事、传授传统手艺、分享人生经验,这些都是他们独特的价值。祖孙之间的那种亲密关系,是父母无法完全替代的。那种无条件的宠爱,其实为孩子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情感安全网。这些特殊的价值,必然会成为孩子珍贵的童年记忆。
当然,我们的孩子现在还会小,在教育方面目前还没有产生什么冲突,也可能我们父母接受新理念的方式比较快,经常从短视频上搜一些育儿内容看。如果我们遇到看着父母不合适的育儿方式时,我们沟通后,也很会快可以理解,按照我们说的去做。有些育儿方式,我们也有听老人的育儿方式,在这点上,我感觉我们是互相学习的状态。
本文到此结束,照片均为实拍,记录我们育儿经验的同时,也练练家庭摄影技术。